詠詩老師的好心晴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詠詩老師簡介
    • 詠詩老師簡介
    • 課程邀約
    • 個別會談
    • 心靈牌卡一對一線上督導
    • 牌卡協會認證陪談師與師資
  • 專業課程
    • 療心卡陪談師認證培訓
    • 療心卡諮詢師認證培訓
    • 療心卡師資認證培訓
    • Fun心卡團體引導師認證培訓
    • 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訓練
    • 日本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認證
    • 和諧粉彩正指導師認證
    • 心靈牌卡示範督導與療癒工作坊
    • 塔羅創意無限工作坊
    • 療心卡親子溝通引導師認證
    • 療心卡銀髮樂活引導師認證
    • 療心卡生涯探索引導師認證
    • 知心卡工作坊
    • 心靈拼貼工作坊
  • 滋養課程
    • 和諧粉彩手繪課
    • 好女人蹺家趣
    • 給媽媽的療心溝通課
  • 牌卡購買
    • 牌卡訂購
  • 線上抽牌
    • 療心卡1線上抽牌
    • 療心卡2線上抽牌
    • Fun心卡線上抽牌
    • Fun心福卡線上抽牌
    • 人際溝通姿態卡線上抽牌
  • 精選文章
    • 心靈牌卡遊藝趣

你一定要知道關於改變的兩種動力

7/17/2020

0 評論

 
圖片
我喜歡自己工作的狀態,你呢?
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,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但其實,與其說是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,不如說是在更早的青春歲月裡,就埋下了命運的伏筆。
​

昨天結束工作後,我寫下:
「今天帶著有史以來最多的工具,帶領媽媽們的舒壓團體。
根據多年的經驗,在課前調整內容,在課中再次因應團體氛圍調整帶領順序。
但什麼是核心,怎麼樣起承轉合,真的都是多年累積後的看見。
我其實不怕成員遇到多大的困境,只要她的心還柔軟,還會痛,還會流淚,其實都有機會工作。
只是有些適合從一對一開始,有些適合透過團體。

但以這種團體成員較為特殊,背景差異較大的狀況,能否順利運作真的需要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促成。
我想起幾年前也帶過相似背景的媽媽們,但兩天的課程,我們卻可以走得好深入,好療癒。
這次不太一樣,但至少結束後,成員都帶著笑容,也特別道別,甚至詢問下一次舉辦的時間。
而我會特別記得:每一位最後完成的花草曼陀羅。
那是女人們在黑暗中散發的美麗,是媽媽們懂得要先好好愛自己!」

這個多年的經驗,除了專業上的不斷進修,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:
我曾經痛過,走過,療癒過。
我知道什麼是生不如死,
什麼是無能為力,
甚至什麼是萬念俱灰。

但我也確實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被陪伴,被傾聽,被轉化,
經驗到黑夜的盡頭有光,人跟人之間還有愛,我值得好好滋養自己!

所以,因為我被陪伴過,我也踏上了陪伴其他人的生命旅程。

也許這麼說:
因為當時實在太痛了,我不得不好好面對。
所以在生涯的選擇上,我很清楚地決定自己要走的路。
這是我熱愛的,可以持續學習,也可以給予付出的路。

如果你不滿意,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或工作,
你永遠都可以找一個片刻,停下來,
安靜地聆聽心的聲音。

即使她只是說:
「我不喜歡現在的樣子。」
你可以繼續問:
「那你喜歡什麼?」
她可能會說:
「我不知道!」
「可以試試看,找找看嗎?」
或者她說:
「我怕,我喜歡的會失敗。別人會覺得我很蠢。」
「我想改變,又怕改變。」
「我其實快受不了了!」
「人生真的還有其他可能嗎?」

也許你會發現:
原來第一步是讓自己真正的感受與聲音被聽見。
只是先被聽見,被理解,被接受,
然後,在停頓片刻,讓內在動力有機會帶領自己。

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,
就來增加不同生活的體驗!
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,
就來嘗試一小步的改變吧!

改變來自兩種動力。
一種是對過去或現在痛苦的解除需求,
一種是對未來更好渴望的實踐需求。
​

我因為其一,慢慢走到了其二。
也相信,願意面對自己的人,
願意打開心的人,
都會找到讓自己發光跟熱愛的生存方式!


0 評論

如何面對自我批判,你一定要知道的治本方法

7/9/2020

0 評論

 
圖片
大部分的人,在面對內在自我批判的聲音時,
很可能使用了治標的方法,
卻不清楚治本的方法。

什麼是治標的方法呢?

在上一篇分享中,我有提到三種錯誤的應對方式。

一是接收跟承認,認同這樣的批判。
二是不服輸,那我就要做給你看。
三是退縮,逃避,忽略。

前面兩種方式會帶來繼續努力的回應,
想要盡量符合內在批判聲音的要求,
看似解決問題,
卻容易帶來惡性循環。

就好像圖片當中的療心卡:
「完美主義」象徵著我們內在批判的聲音,
他會不斷指責自己,強迫自己:
「應該要更好!」
「這種小事怎麼會做不好?」
「再差一點,就成功了。」

而治標的方式就像「自我肯定」那張圖。
我們用好的表現,行為,成就,
看似得到了肯定或符合了期待,
但內心還是得不到真正的平靜。

也就是說:
即便一個已經做得很好的人,
當他內心還是會出現自我批判的聲音時,
那麼問題就不是一直要做好,
因為「完美主義」的模式,是沒有滿意的盡頭。

那麼,是要學習如何「自我肯定」嗎?
這就是看似治標的方法。
只要我可以自我肯定,就不會再自我批判了吧?
但如果內在有「完美主義者」的情節,
就很容易落入上述的循環。

因為這樣的「自我肯定」還是透過外在成就來得到的!

其實治本的方法是「愛」喔!
也就是如果要懂得「自我肯定」,
要先懂得如何「愛自己」。

在這樣的模式當中,
「愛」指的是喜歡自己。
不用做什麼,也可以喜歡自己!
不用達成什麼,也可以喜歡自己!
不用符合別人的期待,也可以喜歡自己!

其實就像是孩子出生,
父母看到新生命的喜悅。
不是因為孩子要做什麼或完成什麼,
而是因為這個生命就值得寶貝。

也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,
都受過家庭的傷。
也許來自父母的要求成為我們內化的批判聲音,
也許我們習慣做一個乖小孩或聽話的小孩,
才能得到愛。

但當我們長大成人,
其實一定有能力可以學會好好愛自己!

我知道,這好像是老掉牙的方法。
但在這裡我想說的是:
先從喜歡自己開始。

「你喜歡自己嗎?」
「你為什麼不喜歡自己?」
「你可以單純地喜歡自己,不需要任何條件嗎?」
「你可以享受跟自己在一起嗎?」

就像小孩那種自得其樂的狀態。
那是生命在享受自己的狀態。

當喜歡自己,就比較容易欣賞自己。
當欣賞自己,就比較容易肯定自己。
當肯定自己,就比較有力量面對內在批判的聲音。

因為這樣的自己可以對批判的聲音說:
「我已經很努力了。」
「我已經做得夠多了。」
「我已經做得夠好了。」
「我可以更放鬆,更自在。」
「我可以把我的需求擺在前面。」
「我可以休息,可以耍廢。」
「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,不用當誰的乖小孩。」

這好像也是因為懂得自我肯定,
但背後是不同的心理歷程。
​

記得不是一味地追求外在成就的肯定,
那只是治標的方法。
真正可以面對自我批判的治本方法,
請你從喜歡自己開始!
0 評論

面對內在批判的聲音,你常應對的三種錯誤方式

7/9/2020

0 評論

 
圖片
當你內心出現以下的聲音時,
很有可能就是出現了批判型的自我狀態。

「你怎麼老是做不好?」
「你應該可以做到!」
「你還可以做得更好吧!」

如同永遠達不到的標準,
一種是容易只看缺點,
一種是給予責任壓力,
一種是帶來罪惡感。

但如何面對批判型的內在聲音呢?
你是否會這麼做?
一是接收跟承認,認同這樣的批判。
二是不服輸,那我就要做給你看。
三是退縮,逃避,忽略。

前面兩者,看似有所應對,或會讓自己更加奮發向上,
卻容易帶來惡性循環。

因為自我批判就像是無法得到滿足的無底洞,
背後很可能潛伏著「完美主義」的陰影。

又因為要求的事情看似是對的,是好的,
就更難拒絕。
甚至如果達到了,完成了,
也會帶來一種「我還不錯」的成就感。

如果是第三種應對方式,比較要留意的是:
是否又會出現另一種批判的聲音,
批判自己怎麼可以逃避或退縮呢?

這樣的模式,會帶來更多的努力。
但有一天,當身體累了,撐不下去了,
卻似乎找不到解套的方法。

因為,這就是錯誤的應對方式。
這樣的歷程,其實還蠻常看到的。

在我帶領OHFun雙卡工作坊的個案示範中,
就剛好遇到這樣的模式。

但令我驚訝的是:
我問在場的其他學員,那你們會怎麼做?
你們要如何面對內在批判的聲音?

我甚至在當場進行角色扮演,
演出那個批判的聲音,
要學員們回應我。

而在場只有一個人,跟我對話。
其他人似乎是愣住了,
或者說:我平常就是這樣,不知道該怎麼回應。

某個部份,我也看到:
習慣認真努力的人,比較容易自我批判。
在意自己表現的人,比較容易自我批判。
想要符合別人期待的人,也比較容易自我批判。

其實是個乖小孩,聽話小孩的模樣啊!

如果無法應對內在的自我批判,也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。
於是,扛下越多的責任,越做越累。
​

問問自己:我常出現自我批判的內在聲音嗎?
我會用哪種方式應對呢?
0 評論

    關於

    文字總是另一種心靈的旅程

    就是唯一

    全部

    RSS 訂閱

    自我成長。關係療癒。原創工具。詠詩老師的好心晴


Hours

M-F:
​9am - 6pm

Telephone

0989-269-323

Email

shinehearthome@gmail.com

付款帳號

合作金庫銀行 古亭分行 (銀行代號:006)  
戶名:好心晴工坊 
帳號:5872-717-3010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