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上一篇文章,說得更具體的話,應該是:最終要面對的是自己的心。
為何是心呢?
心又是指什麼呢?
先分享一則親身的體驗。
許久前帶領一群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,課程名稱是:心靈偵探趣。
所以第一次碰面,我問他們:知不知道我們要上什麼課?什麼是心靈啊?
有孩子說:不是心臟的心。
我心想,有概念喔!接著問:那是指什麼心呢?你的這個心在哪裡?
有些孩子回答:在胸口中央。
有孩子指著自己的腦袋。
還有一個孩子說:我的心不在這裡,在教室外面。
所以,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其實已經了解,有一個不是生理心臟的心。
有另一顆心,這顆心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感覺。
這顆心可能代表我們的想法念頭。
這顆心也許顯示出我們的渴望。
姑且不以生理大腦的角度來詮釋,這是另一門專業。
但我想說的是,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到,有別於外在世界,有別於看得到的自己的外表,還有一個內在世界。
也許是透過我們的感覺、情緒,也許是我們的認知想法,也許是我們不自覺的身體動作,也許是那些知道怎麼做,卻又會有另一種行為出現的背後機制。
假設,就稱她是,心吧!
我們最終要面對的,就是這顆心。
為何內在是重要的呢?
除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之外,是心,左右著每個人的選擇。而選擇決定了不同人的生活。
因為內在是重要的,所以才會有許多勵志偉人,即便在艱困的外在環境下,依舊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。
若非如此,那麼所有看來遇到意外悲慘的遭遇者,就無法脫困。
但,身為人,因為這麼特別的內在機制,我們可以選擇,可以改變。
可以選擇看待世界或問題的角度態度,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因應行為,可以讓痛苦化為祝福。
但要經歷這樣的轉化,就要回到是否認識自己,是否懂得自己的心。
看一看孩子的成長,他們的外表會隨著歲月而茁壯,但內在的心是否也逐漸成熟呢?
什麼時候,我們脫離了自己的心?離內在的自己越來越遠?
也許是外在環境的打擊,也許是照顧者的不當對待,有可能,我們的心,停留在某一個時刻,不再成長。
我們受傷了,嚇壞了,不想去面對心裡的苦,可能當時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。
所以,心,像是被凍結般,或隱藏著,壓抑著。
但外在的我們,不可避免地,一天一天長大。
差別就是,孩子跟成人,如何看待自己的心?
也許孩子比較容易身心一致。他們順隨著身體的本能,心的觸動,或哭或笑,或醒或睡。
而一般的成人,則像是穿著多重的盔甲般,忽略身體跟心的訊息。
有趣的是,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,這層盔甲勢必會受到動搖,所以看起來像是遇到問題,看起來像是別人有問題。其實都是因為這些衝突刺激到我們封閉的心。
所以,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,邀請我們,願不願意,認識自己的心。
這些外在的事件,身邊看似有問題的人,都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們還沒療癒跟成長的自己。
因而,最終要面對的,還是自己的心!
為何是心呢?
心又是指什麼呢?
先分享一則親身的體驗。
許久前帶領一群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,課程名稱是:心靈偵探趣。
所以第一次碰面,我問他們:知不知道我們要上什麼課?什麼是心靈啊?
有孩子說:不是心臟的心。
我心想,有概念喔!接著問:那是指什麼心呢?你的這個心在哪裡?
有些孩子回答:在胸口中央。
有孩子指著自己的腦袋。
還有一個孩子說:我的心不在這裡,在教室外面。
所以,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其實已經了解,有一個不是生理心臟的心。
有另一顆心,這顆心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感覺。
這顆心可能代表我們的想法念頭。
這顆心也許顯示出我們的渴望。
姑且不以生理大腦的角度來詮釋,這是另一門專業。
但我想說的是,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到,有別於外在世界,有別於看得到的自己的外表,還有一個內在世界。
也許是透過我們的感覺、情緒,也許是我們的認知想法,也許是我們不自覺的身體動作,也許是那些知道怎麼做,卻又會有另一種行為出現的背後機制。
假設,就稱她是,心吧!
我們最終要面對的,就是這顆心。
為何內在是重要的呢?
除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之外,是心,左右著每個人的選擇。而選擇決定了不同人的生活。
因為內在是重要的,所以才會有許多勵志偉人,即便在艱困的外在環境下,依舊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。
若非如此,那麼所有看來遇到意外悲慘的遭遇者,就無法脫困。
但,身為人,因為這麼特別的內在機制,我們可以選擇,可以改變。
可以選擇看待世界或問題的角度態度,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因應行為,可以讓痛苦化為祝福。
但要經歷這樣的轉化,就要回到是否認識自己,是否懂得自己的心。
看一看孩子的成長,他們的外表會隨著歲月而茁壯,但內在的心是否也逐漸成熟呢?
什麼時候,我們脫離了自己的心?離內在的自己越來越遠?
也許是外在環境的打擊,也許是照顧者的不當對待,有可能,我們的心,停留在某一個時刻,不再成長。
我們受傷了,嚇壞了,不想去面對心裡的苦,可能當時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。
所以,心,像是被凍結般,或隱藏著,壓抑著。
但外在的我們,不可避免地,一天一天長大。
差別就是,孩子跟成人,如何看待自己的心?
也許孩子比較容易身心一致。他們順隨著身體的本能,心的觸動,或哭或笑,或醒或睡。
而一般的成人,則像是穿著多重的盔甲般,忽略身體跟心的訊息。
有趣的是,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,這層盔甲勢必會受到動搖,所以看起來像是遇到問題,看起來像是別人有問題。其實都是因為這些衝突刺激到我們封閉的心。
所以,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,邀請我們,願不願意,認識自己的心。
這些外在的事件,身邊看似有問題的人,都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們還沒療癒跟成長的自己。
因而,最終要面對的,還是自己的心!